2025、9、25日
题目:孟子:民不畏我严而畏我廉,民不敬我能而敬我公!
来源:网络
(一)
孟子说:民不畏我严而畏我廉,民不敬我能而敬我公
什么意思呢?此言甚是深刻啊!意思就是说,老百姓并不害怕领导者严厉,而是害怕领导者不廉洁;他们不敬重领导者的才能,而是敬重领导者的公正无私。
想想看,如果一个官员虽然严厉,但清廉自律,那百姓自然心生敬畏;反之,若官员贪污腐败,那再严厉也没用,只会让百姓心生反感。
同样,官员有才能固然重要,但更重要的是能公正无私地行使权力,这样百姓才会真正敬重你。
展开剩余69%就拿当下社会来说,那些清廉公正、为民服务的官员,哪个不是深受百姓爱戴?而那些贪赃枉法、以权谋私之人,又有哪个能逃脱法律的制裁和百姓的唾弃呢?
(二)
请结合实际,谈谈对“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,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”的理解。要求:全面、准确、深刻、简明,不超过350字。
答案:
这句话意为下属不因官员严厉而畏惧,而是敬畏其廉洁;百姓不因官员能力强而服从,而是信服其公正。
它揭示了‘公生明,廉生威’的为官真谛。
古代官员以此修身,现代公务员更应践行:首先,廉洁自律方能以身作则,杜绝‘灯下黑’;
其次,公正用权才能取信于民,避免选择性执法;
最后,要将公廉理念融入制度建设,如完善权力监督机制、推进政务公开等。
当前反腐败斗争取得的成效,正是这一古训的生动实践,说明只有将道德自律与制度约束结合,才能实现政治生态的持续净化。
解析:
本题考查对古代廉政名言的现代解读能力。
首先需要准确翻译原文:官吏不畏惧我的严厉而畏惧我的廉洁,百姓不佩服我的才能而佩服我的公正。
这句话出自明代郭允礼的《官箴》,核心是‘公生明,廉生威’的为官之道。解析关键有三:
一是古代背景,在封建官僚体系中强调廉洁公正的难能可贵;
二是理论内涵,指出真正的权威来自道德操守而非权力压制;
三是现代启示,对公务员队伍建设的指导意义,包括:
1、廉洁是树立威信的基础,
2、公正是赢得民心的关键,
3、二者结合才能提升政府公信力。
实际应用中可结合当前反腐败斗争、阳光政务等具体实践,体现传统智慧的时代价值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作者:hwag79
链接:https://wenku.baidu.com/view/5be7883f8aeb172ded630b1c59eef8c75ebf9597.html
来源:百度文库
发布于:湖南省